
2019年,一部英剧在中国大火。 8万多人在豆瓣打出了8.9的高分,即《真相捕捉》。剧中,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可以实现换脸、变声、换人,甚至“隐藏”真身,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和干预。
AI零门槛,真相更难捕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中的情节正逐渐“映”入现实。近日,广州一名女子在网上发布了一张自己在地铁列车上的照片,被别有用心的网友下载,并利用AI技术“一键脱衣”,并广泛传播这张“脱衣”照片,引来网友的围观。很多关注。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此前,不少国外一线女明星也被迫“出场”换脸,成为不雅片的女主角。其中,女演员艾玛沃特森的30秒换脸视频已经超过2300万次播放,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据Sensity网站称,去年他们检测到网上流传的14600多个人工智能换脸视频,其中96%都是不雅视频及相关内容,视频的主角大多是女性。今年,这些视频几乎增加了两倍,达到50,000 个!而且画质和精细程度都在飞速提升,几乎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真相远比假新闻更难捕捉。有网友在评论区表达担忧:“AI犯罪要来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据了解,2018年deepfake的代码已经开源,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项技术。而在某购物平台搜索AI换脸制作软件,价格低至十几元,还附带虚拟直播教程,可见这项技术毫无门槛。
“转让花木”的AI诈骗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4月1日,央视网报道,近期美国和加拿大发生多起利用AI合成语音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黑客可以利用AI技术合成你亲友的语言,发送语音向你借钱,即使你有很强的戒备心,想要通过视频验证。在手机上与你面对面聊天的人,也可能被AI完美模仿。此外,黑客甚至利用非法获取的人脸信息进行洗钱、黑社会等不法活动。犯罪活动导致无辜受害者卷入刑事诉讼。可谓是人在家坐,锅在天上飞。仅2022年,美国涉案金额就达到26亿美元。让AI的“移栽花木”有法可依
仔细想想,当我们的生活逐渐进入“刷脸”时代,门禁、支付、解锁……被广泛应用,人脸数据也被大量采集。我们面临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如何保护自己?大众网海报新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步骤: 涉及到钱的时候,最好当面确认,或者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多次验证,不要轻信视频,以防上当受骗;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在互联网上暴露个人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针对性诈骗;如果发现自己被骗,请及时拨打110!
此外,在AI换脸没有门槛的情况下,新鲜事物的新颖性刺激了很多人的“尝鲜”,而一些“AI换脸”APP在好玩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对此,中诚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程寿解释了AI技术可能触及的法律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单独编制,也说明该类权利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涉及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等实际问题。其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必要、诚实信用的原则。”面对互联网上大量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不当使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使用状态,以及确保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AI换脸技术和算法不断完善。如果您可以识别所需的操作并更新算法,您就无法逃脱。但如果真的利用该技术窃取他人账户资金,将涉嫌盗窃、诈骗罪,如果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淫秽视频进行传播,将涉嫌犯罪。传播淫秽物品以牟利。如果你以此敲诈勒索,你就有敲诈勒索的嫌疑。如果有其他侵权意图,则可能涉及侮辱、诽谤罪。但就此而言,虽然可以进行处罚,但损害结果的发生,会造成很多难以消除的问题和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权利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传播。对于获取个人信息的相关机构,如机场、银行、通信等行业,应限制在达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内,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并做好数据安全防范工作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损害,应立即启动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予以惩处,以示警示。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难免会带来一些阵痛。比如,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基因工程威胁人类健康……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善生活的背后,也面临着泄露万千用户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与其遏制其发展,不如用法律武器捍卫道德底线。在武侠小说中,能破解“移花接木”的武功被称为“空木葬花”。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花”的飞舞,但我们可以让AI画出的“花”在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内自由飞翔。
此文为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本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属于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
Email:youth-daily@foxmail.com
QQ:227958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