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AI/互联网

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7月6日,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在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钱伟长图书馆三楼书香谷举行。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谈到,卓越工程师培养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上海大学将把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作为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培养特色,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通过打造“学校主导、产业牵引、学科支撑、产教协同、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探索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主题”多主体协同的有组织的急需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李蔚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李蔚巡视员指出,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高校中的领跑者,承担着先行先试的责任。作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希望上海大学以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站位,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高度去认识卓越工程师培养,精准规划,面向国家、上海战略需求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抓好学院建设,立足长远,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上大模式。

李蔚巡视员与成旦红书记共同为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接着,李蔚巡视员与成旦红书记共同为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随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勇安重点就学院定位、培养内涵、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关键环节对学院的建设方案做了介绍,强调上海大学将依托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应用创新策源地、紧缺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创新领军人才聚集高地、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探索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校地企合作新模式。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作为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代表发言。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周平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周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长三角国创中心与上海大学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相协同,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领域,在校企联合攻关、特色课程共建、本硕博贯通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服务好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携手打造上海市,乃至全国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标杆。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印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印诺表示,此次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育人才的新契机。作为理事单位,未来商飞希望上海大学支持大飞机人才培养,强化联动,共同打造爱国敬业的大飞机人才队伍。

  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余春华表示,期待以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为契机,与上海大学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他表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需紧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全面谋划从“工程硕博士成长为战略科学家”的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第一届理事会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江实验室、临港实验室、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双碳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 4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实验室等单位与上海大学共同组成。活动现场,成旦红书记为理事单位颁发证书。

  揭牌仪式结束后,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随即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章程》,上海大学当选理事长单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当选副理事长单位。会议围绕理事会建设、工作机制等相关议题开展讨论,各理事单位代表纷纷表示,将认真履行理事单位工作职责,与上海大学紧密合作,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上海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更上新台阶。

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

  刘昌胜校长代表理事长单位在讲话中指出,上海大学正处在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将以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和第一届理事会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全面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社会服务再上新台阶,为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大学将依托新成立的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各理事单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推动“招生、培养、管理”一体化,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以建设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新高地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双碳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攻关核心技术,做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助力产业界人才生态创新升级,形成工程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新范式。

此文为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本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属于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
Email:youth-daily@foxmail.com
QQ:227958192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